↑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聚焦“1776”

“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只做一个守夜人”。1776年3月9日,53岁的英国人亚当·斯密在新著《国富论》的扉页上写出这段话。他可能无从想象,这将是一部注定影响全球未来几个世纪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巨著,在这本鸿篇巨述里,他把人性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洞见到人性的利已心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以此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他提出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这一年里,在欧亚大陆另一端——东端的大清帝国正值乾隆四十一年,这个庞大帝国于二月初四日,历经29年终于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完成对川西的控制。十一月十六日,命有关衙署删销书籍。他在谕示中称:“对于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的,应当在销毁之列。”其时拥有着全球1/3的财富,接近3亿的大清臣民,然而两千年的农耕和儒家文化的双重合力,悄然间将大清帝国日渐突显的自满、自足和保守推向一个充满未知的边缘,宿命式的历史怪圈开始在这个王朝上演,但它依旧浑然不知,仍在神态昂然地卧居于全球一隅。

在大清帝国身后的斜阳缓缓西坠时,大西洋彼岸的一个年青国家——美国,正在兴起。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议会一致通过《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正式建国。《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这一富有历史创见并闪烁着天才火焰的思想已作为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并成为人们坚守的信念和追求的理想,自此这一可贵的价值理念逐渐在全球广为传颂。在随后的社会发展中,美国正义的社会改革者们,从废除奴隶制到禁止种族隔离再到妇女解放,这一信念和理想相伴其中。而本国国民在反对非民主和公正的统治时,都以此作为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1776年的世界与当下中国》

(1)根据材料,比较中、美、英三国在1776年所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并概括说明其原因。     

(2)“从某种程度上说,1776年是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在经济、制度、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分水岭。”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