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自一开始就禁用金银,并很快建立了宝钞(即纸币)货币制度,然而民间却存在一种白银逐渐发展应用的势头。洪武八年(1375年)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对比较顺畅的时期。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在建文时期(1398~1402年)表现明显,在收集到的建文时期的22件契约中有11件是以白银支付的。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一即位就颁令禁止金银交易。永乐时期使用宝钞交易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物,在收集的契约中,银的使用只有一例。景泰与天顺年间(1449~1464年),民间以白银交易为主体,以白银论价并成交的交易,分别占有契约总数的90%和近94%,只残留了极个别的实物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收集的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由于世界白银价格大幅度跌落,明末崇祯年间(1627~1644年)发生了金银比价与欧洲拉平的现象,达到了1:13。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于是,社会震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明朝在中外互动作用下灭亡。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

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价关系动荡不定,这对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各个阶级的分化改组起了重要作用。贵金属充斥于欧洲,导致了在近代硬币基础上发生的一场最大的价格革命。……如此大幅度通货膨胀的后果,就是当时令人触目的货币购买力的可怕的低落。1650年,英国物价上升到最高点,相当于1451~1500年物价的3.31倍。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依据,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具有经济社会的特点,成为发泄普遍不满的一种方式。而且,还须看到,1600年以后不久,这种灾难迅即达到顶点,这与劳动阶级最初从欧洲迁居美洲殖民地的时间刚好相吻合。他们希望在美洲找到较好的生活环境,或至少可以摆脱国内的环境。毫不奇怪,17世纪是以欧洲居民向新世界迁徙为其特征的。新英格兰、弗吉尼亚,乃至我国所有沿海各州的移民开拓,更多的是由于欧洲的经济灾难和社会怨恨而不是由于宗教迫害引起的。

——摘编自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白银货币化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有何不同。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