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抗战!乃前方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义举)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摘编自《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二  我军在战场上不仅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也)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摘编自《左权家书》(1937年12月3日)

材料三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湖南民众众志成城,自发组织了16万多人的战时服务队。湖南民众放水淹良田,挖断所有的铁路、公路,“不准鬼子走湖南的路,不准鬼子住湖南的屋,不准鬼子食湖南的米”,坚决实行坚壁清野,当鬼子迷路时宁可牺牲,也不为鬼子带路。

——摘自《湖南抗日战争日志》

(1)根据材料一,写出“张、杨”的“义举”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张、杨”发动该“义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军”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