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即F1的性状优于双亲的现象。

(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只能种植一代,其原因是_______,进而影响产量。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_______去雄,操作极为繁琐。

(2)雄性不育水稻突变体S表现为花粉败育。在制种过程中,利用不育水稻可以省略去雄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制种程序。

①将突变体S与普通水稻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可育,F2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说明水稻的育性由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不育性状为_______性状。

②研究人员发现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为研究突变体S的pms3基因表达量和花粉育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用花粉可染率代表花粉的可育性)。

表  不同光温条件下突变体S的花粉可染率(%)

短日低温

短日高温

长日低温

长日高温

41.9

30.2

5.1

0

该基因的表达量指的是_______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ms3基因的表达量和花粉育性关系是_______。突变体S的育性是可以转换的,在_______条件下不育,在_______条件下育性最高,这说明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请设计培育水稻杂交种并保存突变体S的简要流程:_______。

高三生物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