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①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③。’‘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卒然:通“猝”,突然。②恶(wū)乎:怎样,如何。③一:统一④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⑤悖(bò)然:此处形容禾苗蓬勃生长的样子,⑥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⑦由:通“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 )  ②亲戚畔之(  )

③语人曰( )   ④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天 油 然 作 云 沛 然 下 雨 则 苗 悖 然 兴 之 矣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甲、乙两文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结合两段文字内容分别做简要分析。

八年级语文对比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