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日:“人定者胜天, 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面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族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日:“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样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贵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鸣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不可必乎     必:肯定,确定

B. 而其可必也审矣  审:明白,清楚

C. 阜恤厥德      皇:同“遑”,闲暇

D. 鸣呼休哉      休:停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

B. 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 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D. 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B.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C.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D.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盗路,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大盗,从卒九干,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被认为是极恶。此泛指坏人。”

B. 谥号产生于西周早期, 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行为所给予的一种用以褒贬普恶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文中“太祖”“太宗”即是谧号。

C. 契,即契券,古代用来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用竹木制成,中间刻横画,两边刻相同的文字,记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劈为两片,左片就是左契,刻着负债人姓名,由债权人保存;右片叫右契,刻着债权人的姓名,由负债人保存。索物还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

D.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练,内容简短,构思精巧,朴素而义理深邃,与格言颇为相似,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三槐堂”因兵部侍郎晋国王公在庭院里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文章借其德厚施福延及子孙表达了善恶有报的天命观,表达了种槐种德、惩恶扬善的意愿。

B. 兵部侍郎晋国公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名,并且辅佐过赵匡胤和赵光义,是文武全才,可惜因为做事太过正直没被封相,但他的儿子懿敏公才高德重,得到福荫,做了宰相。

C. 为了进-步突出晋国王公的勋业,作者以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一门功名富贵正面映衬,而以“吾侪小人”反面映衬。

D. 就全文看来,文章气脉贯通,从天下之理写到王氏家族,意在宜扬“仁厚忠恕”的德行,不怨天尤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带有警醒世人的良苦用心,是“文以载道”的良好体现。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面不改者,其天定也。

②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