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刘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赀,以佐军兴。虽拿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材料二“今天下财用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续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并简要谈谈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高二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