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研究抗旱性状的农作物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育种人员发现一株具有较强抗旱性状的二倍体杂草,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M,其等位基因为m(不抗旱)。M、m基因转录链上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基因m                     基因M

a链:…ATAAGCATGACATTA…        a链:…ATAAGCAAGACATTA…

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野生杂草为不具抗旱性状的mm植株,则此抗旱性状杂草的出现是基因中的__________所导致的。

(2)育种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该抗旱杂草中克隆得到抗旱基因,并转入水稻细胞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选取甲和乙两个抗旱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分别自交,结果见下表。

亲本

子一代

抗旱性状(株)

不抗旱性状(株)

291

98

369

26

如果转入水稻的抗旱基因都能正常表达,乙的自交子一代中不抗旱植株的比例显著比甲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是甲细胞中__________,乙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上述甲、乙抗旱水稻同时具有多颗粒性状(其中多颗粒性状是显性,并且该对基因为杂合,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为获得能稳定遗传、具抗旱性和多颗粒产量的优良水稻品种,育种人员按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育种。

A.以甲为材料设计育种方案,自交→F1人工选择(汰劣留良)→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该过程中的“汰劣留良”环节从F1代开始,这是因为F1出现了符合要求的类型,具体操作是将F1代的种子种植在_________环境中。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该育种过程中水稻是否发生进化: _______。

B.以乙为材料设计育种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并获得含有抗旱基因的纯合植株。该方案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非选择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