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情景一: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① 滇  平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③瀚  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 (2分)

(2)参照情景一,请为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2分)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分)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3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