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B分别是谁?(4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原因何在?(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4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