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何子平,庐江人也。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致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元嘉三十年,元凶弑逆,安东将军随王诞入讨,以为行参军。子平以凶逆灭理,普天同奋,故废己受职,事宁,自解。又除奉朝请,不就。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署避清凉,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雨日,兄子伯与采伐茅竹,欲为葺治,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兴宗为会稽太守,甚加赏。泰始六年,为营冢椁。子平居丧毁甚,困瘠逾久,及至免丧,支体殆不相属。幼持操检,敦厉名行,虽处暗室,如接大宾。学义坚明,处之以默,安贫守善,不求荣进,好退之士,弥以贵之。顺帝升明元年,卒,时年六十。

(节选自《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货市粟麦             辄:总是,就

B. 何心独白粲           飨:享受

C. 当相留              启:开导

D. 甚加赏              旌:表彰,表扬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B. 植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C. 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D. 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3.下列各项中对于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子平为人正直。户籍记载有误,使何子平离职归家的时间提前,但他仍然按照朝廷的规定,辞掉官职,回家尽孝。

B. 何子平事母至孝。虽然其母不是亲生,但何子平赡养母亲从未懈怠;其母去世,他悲伤异常,超出了“礼”的要求。

C. 何子平嫉恶如仇。何子平痛恨叛乱之人,认为他们违背天理,不惜改变自己赠养母亲的意愿,挺身而出,为国效命。

D. 何子平注重德行。何子平自幼就对自己很高的要求,用美名懿行来勉励自己,即使身处暗室之中,也同样坚守礼仪。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2)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