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几百年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而金融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白银流入中国的情况

美洲生产的白银

日本生产的白银

总数

流入中国的白银

数量(吨)

30000

8000

38000

7000—10000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一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郑观应提出了“漏卮(白银外流)在洋货”的观点,指出“一则曰鸦片每年乡耗银三千三百万两,一则曰棉纱、棉布两种每年约共耗银五千三百万两。……此外又有杂货约共耗银三千五百万”。主张学习日本“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极力讲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欲挽权利,以塞漏卮。”

——施正康《困惑与诱惑一一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投资理念与实践》

材料三 19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入世”问题达成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开放问题上,中美协议具体规定:银行、保险、电信领域的美国公司可以得到新的市场准入;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两年后,可向国内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进入中国五年后,可从事零售银行业务;在获准经营的地域内,外国银行同中国银行一样享有开展业务的权利,即享受国民待遇;五年内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设立分支机构。

——庄芮《世贸组织规则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

(1)指出材料一中世界白银流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当时白银流向的主要因素。

(2)阅读材料二,指出晚清“漏卮”现象的根本原因,概括并简要评价郑观应的“商战”主张。

(3)阅读材料三,归纳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