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食(si):拿饭给人吃。(3)蒙袂(me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v):身体物理迈不开步子的样子。(4)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5)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6)从:跟随。(7)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一怒诸侯惧     人不知不愠

B. 顺为正者       待饿者而食之

C. 行天下大道     曾子闻

D. 不得志,独行道   扬目而视之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富贵不能 (___)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___)

从而焉(____)    黔敖左食 (___)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