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①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②,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③无愧!”过于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④。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天祥:文天祥。②自赞:自我总结。 ③庶几:差不多。 ④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B.即为绝笔自赞            天下独绝

C.往送之门               已而之细柳军

D.其词曰                其如土石何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丈夫之冠”的“冠”是行冠礼,指的是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是:过于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C.(甲)文“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反问句,显出景春对其观点的深信不疑,透露出其对公孙衍、张仪的崇拜。

D.(乙)文“见闻者无不流涕”,体现了文天祥的忠贞爱国之举感动了每一位子民及子民对他深深的爱戴和惋惜之情。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针对景春的观点,孟子先破后立,先直接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比喻、举例子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

B.(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C.(乙)文中文天祥“南面再拜而死”是因为他的祖国在南面,拜南等于拜他的祖国了,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操。

D.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八年级语文对比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