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质量

约翰•高尔斯华绥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的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过了一会儿,可以看到他从店堂里二楼楼梯口往下边张望——楼梯口是黑洞洞的,透出皮革气味。随后就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  

于是我就说:“你好吗,格斯拉先生?你可以给我做一双皮靴吗?”

他会一声不响地退回到原来的地方,不久他回来了,细瘦多筋的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他就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就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然后,我会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格斯拉先生。”他一边说“再见”,一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然后他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把他送回到楼上做他的靴子梦了。

再去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个靴匠的名字。里面已缩成了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

“你是不是先生?”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

“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我赶紧接着说:“你的店铺怎么啦?”

他安静地回答说:“开销太大了。你要做靴子吗?”

虽然我只需两双,我却定做了三双。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简直穿不坏。

不久以后,我到国外去了一趟。一年多后才又回到伦敦,我回来后就去了他的店堂,他显得更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心里有些烦闷,“你做的靴子好极啦!看,我在国外时差不多一直穿着这双靴子的;连一半也没有穿坏呀,是不是?”

他把手放在我的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那双靴子非常合脚。

“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可以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

我回答说:“劳神,劳神!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我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他的帐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1.小说结尾处所写的格斯拉先生的结局,在前文的情节中已有暗示和铺垫,请找出相关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分点概括。

2.文中两次提到“靴子梦”,请问格斯拉先生的靴子梦是怎样的?

3.下列两处加点的“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有何作用?

(1)“啊!格斯拉先生,”我说,心里有些烦闷,“你做的靴子好极啦!看,我在国外时差不多一直穿着这双靴子的;连一半也没有穿坏呀,是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年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标题,有的版本翻译成《质量》,有的版本翻译成《品质》,请问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