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3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东坡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之,天下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注]①道,儒道。②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上书《论佛骨表》,反对佞(沉迷)佛,被贬为潮州刺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然从公                 靡:倾倒

B、其不眷恋于潮也,矣         审:清楚

C、及齐民                     延:扩展

D、而勇三军之帅               夺:夺取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理之常,无足怪           廉颇,赵之良将也

B、谈笑麾之                   某所,母立于兹

C、能信南海之民               不拘时,学于余

D、如水在地中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浩然之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永远不会消失。这种正气能够战胜权势、财富、智慧、勇力和辩才。

B、韩愈不能把宪宗从对佛教的沉迷中唤醒,不能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不能在朝中得到平安,原因是他不能屈从于人事。

C、潮州人敬奉韩愈,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当发生水灾、旱灾、疾病、瘟疫的时候,凡是有所求必定要到祠庙里去祈祷,所以前任太守想向朝廷申请建新庙。

D、文章感情充沛,气势奔放,高度颂扬了韩愈在儒学和文学上的历史贡献以及被贬潮州后的政绩,表现了潮州人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盖 尝 论 天 人 之 辨 以 谓 人 之 无 所 不 至 惟 天 不 容 伪 智 可 以 欺 王 公 不 可 以 欺 豚 鱼 力 可 以 得 天 下 不 可 以 得 匹 夫 匹 妇 之 心。

(2)翻译

①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________

②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遣之,使歌以祀公。

________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