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寒时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畜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高三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