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其孙)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大明律》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 律……”“法者,天下之会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 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两项主要成就。(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4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