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二 1951年6月18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幅周恩来的照片(见图1),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并写道“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再次刊登了周恩来的照片(见图2),并在图片的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材料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周恩来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欢迎。后来,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岳麓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图2中“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依据。

(3)材料三反映了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什么?周恩来和尼克松“历史性的握手”有哪些影响?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