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也。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权会,受《诗》、《易))、《三礼》及玄象、刑名之学。又就国子助教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家人恐茂成病,恒节其灯烛。及长,称为学者,颇解属文。年十九,丁父忧,居丧过礼。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及周武平齐,授陈州户曹。属高祖(扬坚)为亳州总管,见而悦之,命掌书记。时周武帝为《象经》,高祖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纠法,将何以致治?”茂窃叹曰:“此言岂常人所及也!”乃阴自结纳,高祖亦亲礼之。

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寻除卫国令。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历年辞讼,不诣州省。魏州刺史元晖谓茂曰:“长史言卫国民不敢申诉者,畏明府耳。”茂进曰:“民犹水也,法令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无决溢,使君

何患哉?”晖无以应之。有民张元预,与从父弟不睦。丞尉请加严法,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元预等各生感悔,诣县顿首请罪。茂晓之以义,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迁民部侍郎。时尚书右仆射苏成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或答者乃云:“管内无五品不逊之家。”不相应领,类多如此。又为“余粮簿”,拟有无相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茂性明敏,剖决无滞,当时以吏干见称。

炀帝即位,拜尚书左丞,参掌选事。茂工法理,为世所称。时工部尚书宇文恺、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竞河东银窟。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茂撰《州郡图经》一百卷奏之,赐帛三百段,以书付秘府。炀帝亲征辽东,以茂为晋阳宫留守。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威、裴蕴并治之。茂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诋,成其罪状。帝大怒,及其弟司隶别驾楚之皆除名为民,徙且未郡。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在途作《登垅赋》以自慰,词义可观。复附表自陈,帝颇悟。十年,追还京兆,岁余而卒,时年七十五。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其灯烛                恒:常常。

B.高祖为毫州总管          属:“嘱”,嘱托。

C.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    谕:告诉,使人知道。

D.每岁责民间五品不        逊:顺,恭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悦之        ②朝济夕设版焉

B.①人主所为也    ②杳不知其所

C.①释免百余人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

D.①书付秘府      ②是区区不能废远

3.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郎茂“性明敏”、“工法理”的一组是

A.①七岁涌《骚》、《雅》,日千馀言

②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

B.①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

②历年辞讼,不诣州省

C.①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

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

D.①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

②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帝撰写《象经》,高祖杨坚不以为然,认为不利于治理国家,郎茂因此对高祖颇为敬重,暗自和他交往,高祖也亲近礼待他。

B.郎茂任卫国令期间,所处理的案什不曾诉到州省,魏州刺史元晖对此颇有微词,郎茂以“洪水”和“堤坝”作比,表达了自己勤政为民的节操和心志。

C.郎茂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以有治政才干而被人称赞。苏威担任尚书右仆射期间,立下的许多规定不切实际,郎茂上奏皇帝取消了这些规定。

D.面对被流放的不幸遭遇,郎茂坦然接受,并在途中写下《登垅赋》,聊以自慰;同时又附表白陈,皇帝最终醒悟,把他召回京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5分)

(2)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成、裴蕴并治之。(5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