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①廷尉。

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②,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惊吾马,马性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延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属:通“嘱”,委托,交付。②跸(bì):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下列各项,与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廷尉,天下之平也

A.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C.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被文帝授予廷尉的官职,他是个秉公执法,依法办事的官。

B.延尉认为天子与天下人都应共同遵守法律。

C.张释之认为,农人使皇帝的马受到惊吓,差点伤到皇帝,应当立即处死。

D.文帝最终认为延尉的判决是对的,说明他善于纳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