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性灵源于古代诗以言志之论,性指本性,性情,本真;灵有灵机、灵巧之意,侧重于情感表达的技巧,后来又加入了天赋、契机、生趣等含义。自南朝刘勰、钟嵘之后很长时期内,性情、性灵、情性在文学批评中出现的时候,只是侧重点的不同,并不存在大的差别,都是在古典诗学性情论的语境中使用。明代中期以来,王阳明心学盛行海内,主张“心者天地万物之主”,打破了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和思想学术的僵化状态。与此同时,传统伦理对人性的禁锢进一步加深,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刺激了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明代社会随处可见“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又随处可见对金钱、美色的追求。万历年间,王学左派尤其是其后期杰出的代表人物李贽,对程朱理学做了尖锐批判,提出保护和尊重人欲使其健康合理的发展,在文学上提倡“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汤显祖倡言“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都表现出以情反理的鲜明特征。晚明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则将这股个性解放的思潮与古老的“性灵”相结合,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宣言。他们强调诗文创作当不受传统伦理以及古人陈法的禁锢与束缚,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即使言语拗口难工,也显示出作者自己的本色与独创,呼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无所依傍、天真率直地创造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学。

性灵追求创作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本真,自然也就深入到了世俗、琐碎的社会生活,开始坦率地表达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好货”等生活欲望的肯定和追求,注重创作主体在精神上的独立不倚,强调灵感触发的创作冲动,以童心、幽默、风趣以及冲决传统伦理之束缚的信念,荡涤了文坛抄袭剽窃丧失创造的卑弱文风。

然而,晚明性灵文学思潮在产生之初,助推个性解放以反抗传统伦理的同时,也存在鄙俚庸俗、狂放怪诞之失,公安末流的创作又导致了新的文坛流弊。公安派自身的修正以及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另辟蹊径已经不可能力挽狂澜。加上明清鼎革,广大士人饱经动荡之苦和亡国之痛,一代知识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尤其是顾炎武等思想家严厉批判以李贽为代表的左派王学败坏了世道人心,甚至将其与“神州陆沉”“五胡窃据”相联系。故而他与钱谦益、黄宗羲、傅山、魏禧等都呼吁文人回到古学,尤其是经学的立场上,重建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于是,被公安派思想家激

(摘编自曾贤兆《明清性灵与文学演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性灵在南朝时已运用到古典诗学性情论语境中,但性灵文学直到明代中期才出现。

B. 如果性灵的追求不深入到世俗、琐碎的社会生活,就不会出现生活欲望的坦率表露。

C. 性灵文学思潮助推了个性解放,促进文学演进,但性灵文学的作品却言语拗口难工。

D. 性灵思潮的激活对于创作出本色、独创、属于自己时代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以此论证了性灵思想对明清文学演进的重要作用。

B. 文章既论证了性灵思想的特点、优点,也指出了性灵思想所导致的新的文坛流弊。

C. 文章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前三段间为层进关系,第四段与前三段为转折关系。

D. 文章以明清时代为背景,大体上按照时间顺序,论证了明清性灵与文学演进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晚明性灵文学思潮曾荡涤了文坛卑弱,但后来又回到中国古典诗学性情论的轨道。

B. 明代社会存在着传统伦理束缚人性与个人主体意识觉醒、追求真性情之间的矛盾。

C. 李贽、汤显祖、袁宏道都主张个性解放,提倡诗文创作应当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

D. 性灵文学思潮存在鄙俚庸俗、狂放怪诞等弊端,因此顾炎武批判其败坏了世道人心。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