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廷鸳,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則念母藜逐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宝祜三年.迁大学录,召试馆职。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辻,辻耘书省正字。初、丁大全令浮梁,推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霄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厘往间焉。廷鸾素厚持厘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霄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笑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度宗初年,诏询故老,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廷鸾每见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一稍越拘挛。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及辞相位,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言:“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顿首涕泣而退。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

(选自《宋史•马廷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B.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C.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D.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弯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戚: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往往通过血缘关系而拥有权力。

B.试策: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以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C.故老:一般指年龄大而见识多的人,文中指天子的老臣或资望高深的大臣。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也常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奏表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廷鸾颇有学问,富有孝心。马廷鸾二十岁就被同乡聘请为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菜都吃不上,并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

B.马廷鸾不惧权势,直言上书。当时外戚、内侍掌权,马延鸾应考试策时直言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

C.马廷鸾交友不慎,被人算计。当轮到马廷鸾策对时政时,丁大全让王持厘前往试探,马延鸾一向厚待王持厘,向他透露了大致内容,但没料到他是密探。

D.马廷鸾尽心公事,遭遇忌恨。马廷鸾常常见到军中办事不力的情况,于是对边帅的提升征召加以牵制,贾似道便怀疑这是与自己作对,将他直接问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

(2)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