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二字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民本思想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在近代中国,它被注入了新的理论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就引《洪范》、《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自己主张“君民同体”,符合“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

——摘编自林甘泉《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价值》等

材料二:李大钊在建党初期曾说道:“‘平民主义’是democracy译语,有译为‘民本主义’的,有译为‘民主主义’的,……纯正的‘平民主义’,就是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完全打破;使人民全体,都是为社会国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须用政治机关以统治人身,政治机关只是为全体人民属于全体人民而由全体人民执行的事务管理的工具。

——摘编自李大钊《平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指出近代以来民本思想内涵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李大钊“平民主义”的社会影响。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