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9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革”后期中国农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农民的收入极低,生活改善不大,广大农民主观上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农村的经济现状要求出现一种新的生产经营体制。

材料二  在毛泽东时代,党内高层对承包制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而毛泽东认为,责任制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高层对于包产到户的分歧逐渐缩小,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逐步被全党所接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安徽的各级干部,顶住中央报刊的压力,使大包干得以幸存,进而辐射全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所有制始终没有改变。三中全会以后原则上还规定不要也不准搞包产到户,只是允许搞包产到组形式的责任制。十一届四中全会则允许偏远山区、深山地区的孤门独户实行包产到户,从而使包产到户在较大范围出现。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生产经营体制”指的是哪一体制?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包产到户”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包产到户”行为的成功对我国持续深化改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