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48.0%

——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材料二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报告,在过去的10年间,5岁和5岁以上,讲汉语的美国居民人数翻了一翻。1990年讲东亚语美国人有300多万,是1980年的两倍。1990年有1/7的美国人在家里不讲英语,比10年前增加了34%.1990年有1700万人讲西班牙语,法、德、意、汉的美国人分别在100—200万之间,讲朝鲜语和他加禄语(菲律宾国语)的美国人数目分别上升了127%和87%。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

材料三  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

(1)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人口流动的总体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并说明人口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口流动做简要分析。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