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民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对他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又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司机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忙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了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许多许多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 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主人公差不多先生一生信奉“差不多”哲学,他不但在日常生活小事中践行这种哲学,而且在极其重要的事情上也马虎潦草,苟且迁就,是一个可悲的小人物。

B.差不多先生很普通,很不起眼;他有致命的缺点,却从不反思,更无意改正,最终搭上自己的性命也没有觉悟。他有值得人们同情的一面,也有令人憎恶的一面。

C.乘坐火车误之点后,差不多先生“心理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这一简单的心理描写,表明他对自己不守时的行为虽有自责,却并无悔改之意。

D.小说结尾部分说:“许多人都学他的榜样”,“人人都成为了一个差不多先生”,“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这一点睛之笔,有力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差不多先生。小说塑造这一人物形象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中的差不多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可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相媲美,两者均可起到警醒国民的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结合差不多先生这一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