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京口至竹里诗

鲍照(1)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涂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注释:(1)鲍照(约416—466),南朝诗人。他生活在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出身低微,仕途坎坷,曾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做幕僚。此诗作于跟随刘义庆徙任途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起笔不作关于旅程的一般交代,直接描写景物,节奏紧凑,富于力度。

B.“斯志”“孤游”两句,承上启下,从描写旅途所见之景,过渡到感怀人生际遇。

C.“兼涂”“半菽”两句,写无暇休息,粗陋的饮食也来不及吃,表现旅途的艰辛。

D.诗人认为,君子树立威名后再发号施令,小人就会谨慎小心,为之拼死效力。

2.“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两句中,作者写江河水寄寓哲思。下列诗文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B.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

C.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曹邺《蓟北门行》)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3.有人认为本诗“高柯……倾翼”六句描写景物“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请从中任选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