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姑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信信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式,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通。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间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圈研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廊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展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成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残暴至极。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伤则主人躬诣谢罪         躬:鞠躬致歉

B.惊而诘其故              诘:询问

C.烛之则狗也              烛:用蜡烛照

D.苟其职之不举           举:称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以柳枝横扫之           然以其猛也

B.往往为所伤              斯固无所用矣

C.过冉氏门而东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

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既归,(乃)念此良狗也。

B.冉氏之邻至,(崔述)问其狗

C.忽厩马夜惊,(则)以为贼至

D.闻(己)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D.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2)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

6.(1)《冉氏烹狗记》借“狗”来喻人,请结合原文说说这类人有哪些特点。

(2)根据所给的素材,说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代社会中的君子为人处世与之不同。例如《论语·乡党》这样描述孔子:“孔子于乡党,恂恂①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②言,唯谨尔”。

(注)①恂恂:温和恭顺。②便便:辩,善于辞令。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