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杨葵的《浅谈细读》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阅读都是速读和细读并存。从书的角度而言,有的完全经不起细读,比如很多畅销小说、随笔合集,粗翻翻还行,细读会发现“太水”了;而又有一些书,速读完全读不出好,简直是暴殄天物①。阅读的收效,与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这样说,读得细一点,我们才能读出书中特有的意趣。

②去年,买了一本新翻译的《方丈记·徒然草》,这本小书据说在日本家喻户晓,大致相当于中国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书做得很漂亮,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读得索然寡味,毫无被打动之感。这两天北京连日阴雨,窝在家里无意间挑了这本《方丈记·徒然草》细读,不想这一读完全不一样,突然就字字入心,欲罢不能。两次阅读感受如此不同,主要在于阅读速度。

③书读得太快,像旅人只顾赶路,无暇驻足欣赏沿途美景,而书中字里行间往往美景密布,无数细节动人心魄。比如《方丈记·徒然草》书中这样的段落——“清早眺望往来冈屋的船只,感到自身如那船后白波,恰盗得满沙弥风情。傍晚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效源都督琵琶行。”如速读,就是一堆华丽句子堆砌,必须细读才会读出其中的蕴意。白居易长诗《琵琶行》里写到“枫”,而日语里“枫”字发音同“桂”,所以文中会说“桂风鸣叶,心驰浔阳江”……如此丰盈至美,不细读如何领略?

④在今天这样以更高更快更强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作家写作面临的现实之一是,你费九牛二虎之力推敲文字,使其更精炼,但是读者没有那份耐心,他们反而会喜欢那些“水货②”,因为那些废字废句,正好适合了一目十行的粗心。

⑤“速读”和“水货”就像一对黑白双煞,“速读”流行,“水货”才有市场,“水货”反过来又助长“速读”的流行。问题是,我们干吗要读得那么快?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4期,有删改)

【注】①暴殄(tiǎn)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②水货:这里指粗制滥造的作品。
1.请写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样是讲“读书”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初,权①谓吕蒙②曰:“卿③今当涂掌事④,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⑤!但当涉猎⑥,见往事⑦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注】①权:指孙权。②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③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④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事务。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⑥涉猎:粗略地阅读。⑦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