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95年,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 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 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 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 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 大学生村官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 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4 年, 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5 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 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 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

2005年7月,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 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 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摘编自李妮《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来自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材料二

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中,普遍有身份尴尬的感觉。从身份上说,大学生村官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协助,即村官不是官,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发挥最佳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在问及合同期满去留时,几乎全部的大学生村官都表示,希望在近两年内考上公务员或者考研及创业,其中大部分都表示尽量能考上公务员。

一项对新疆巴州和静县某镇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显示,39.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最大的担忧是能否带领村民致富;24.8%担心大学生村官能否很好地融入农村生活,28.9%则表示对大学生能否长期扎根农村表示担忧。

(摘编自豆瓣网《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材料三

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辽宁新民当大学生村官已经9年,因为政府拖欠工资近万元,且改签临时工合同,7月13日,邢曼丽等10名大学生村官来到国家信访局再次上访,却被有关方面“劝”回。

大学生当村官九年,想继续在农村发展,却成为“临时工”,这种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却没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规划大学生的农村工作,或者是将其作为表明自身重视人才的“政绩工程”,对如何长效使用这批大学生缺乏长远考虑。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遭遇,却让我们不得不从理想设计回归现实:政府部门,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又给大学生村官创造了多大的事业空间?大学生村官解决自己的出路,闹到上访,被有关方面“劝回”的地步,其中有多少无奈,需要有关部门多多思量。

(摘编自搜狐网《熊丙奇:大学生村官计划又成烂尾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背景相关, 从江苏省开始,并迅速推广到全国范围,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B. 当前,大学生村官现状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

C. 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许多大学生村官将考上公务员、考研及创业作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努力方向。

D. 某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沦为“临时工”,这一问题的造成与地方政府不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大学生的使用缺乏长远考虑或拿“村官”做“政绩工程”的文章不无关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招聘或公开招考是初期选用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方式,此后由地方政府选派人选或由国家部委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等形式也得以实施。

B. 大学生任职村官在全国不少省市得到试验和推广,然后,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融入农村生活,长期扎根农村的可能性并不抱乐观态度。

C. 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和任意调职,与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的官僚作风大有关系,“劝回”背后的无奈凸显的正是基层部门人浮于事的懒政怠政。

D. 大学生村官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上访却被有关方面“劝”回,促使我们从理想设计回到现实层,这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作出新的思考。

3.如何让“大学生村官计划”避免成为“烂尾楼”,说说你的看法。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