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四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材料三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4)据材料五,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5)综合材料四、五内容,简单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