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

材料一  唐代印刷品中,历书(日历)占很大比例,质量也较其他印刷品为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需要掌握农时和节令的变化,因而社会需求较大。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吉凶禁忌,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为了争夺市场,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摘编自罗仲辉《印刷史话》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唐代印刷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材料三  《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

两派争论情况简表

(3)阅读材料三,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