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2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者。

——(《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目的。

材料3  (商君之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即秦惠王)。公子(嬴)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3,导致秦民、宗室贵戚对商鞅变法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4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3)结合材料4,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实质是什么?

材料5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4)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王安变法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6  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了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5)列举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包含以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措施。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