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

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死,觅其遗骸。天暑,众尸蒸变,不可辩识。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其后四方弄兵者,多假其名号以行,故时谓可法不死云。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B.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C.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D.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陆游并称“宋末三杰”。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丁外艰”古代丧制名,同“定父忧”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D.“朔”是指阴历每月第一天,而十五叫“望”,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丧服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