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记事实与传记材料相互关联,但本质上却不是一回事。混同这两者,而不能够把它们丁是丁卯是卯地分开处理,是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造成这种现象关键的一条原因是,传记作者和研究者没有把传记的自主性放在首位,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传记来为某个目的服务。梁启超就是个显著的例子。他在历史这个大框架里来论述传记,实际上明确地给传记内定了位置:传记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分支。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有一章概论五种专史,而其中“人的专史”里,合传、年谱、专传和年表又不加区分地平行而列,各占一章。如果我们具体落实到他的“专传的做法”,并把其中的“孔子传的做法”作为个案,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对他来说传记材料的重要性几乎是压倒一切的。尽管梁启超声称“做《孔子传》的头一步是别择资料”,但实际上这也是他传记做法的最后一步。通观全文,梁启超丝毫没有跃过这头一步。他先讲如何别择孔子言行方面的资料和采取资料的原则。对于那些制造孔子神话的伪材料,梁启超不忍丢弃,建议收录在《孔子传》正文之外的《附录》里。在言的方面,他详细论述了六经里哪些部分可以入《孔子传》。至于选择的理由,他承认“也无标准,只好凭忠实的主观武断”。接着,他讨论六经之外拣取传料的标准。最后,他说:

今天只讲别择资料的方法,其实作《孔子传》的最困难处也在别择资料,至于组织成文,如何叙时代背景,如何叙孔学来源,如何叙孔门宗派,这无论叙什么大学者都是一样……

不难想像,在这样的传记做法指导之下写出的只能是《孔子学案》,而不是生龙活虎的《孔子传》。传记资料应有尽有,而传主个性了无踪影。究其原因,只看重历史学家的搜求参证资料的功夫,而忽略传作家点铁成金的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传记事实的发掘和打磨无疑是关键的一环。

“一个真正的传记作家”,乔治·圣兹伯里指出:

“作为一名有造诣和才智的艺术家,他应该把所有这业材料在头脑里过滤,然后再呈示在我们面前,不是让我们只见树木,而是让我们看到一幅完整的画,一件作品。”

圣兹伯里的话击中了保罗·缪里·肯道尔所说的“巨型传记”的要害。这类汇编式传记对材料细大不捐,收罗无遗,但它们充其量也不过是“传记的研究而不是传记”,因为它们“日益屈服于事实”。

不可否认,“屈服于事实”的传记材料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国家传记词典》里的“培根”词条。我们能从中看到一板一眼的内容,有条不紊的秩序,五脏俱全的罗列,但是我们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气息。而奥卜锐的《简传》却不同。在他的笔下,培根有一副“蝰蛇的眼睛”。他的餐桌上必备“香草野花”,他心爱豪宅美院,俊奴靓仆,可他一旦在朝廷失宠,这些人都作鸟兽散……

这里,传记材料和传记事实的分野判若云泥。那么,什么是传记事实呢?

权威的论述没有直接涉及传记事实这个术语,但吉光片羽往往闪烁出难得的洞见。富有哲学眼光的普鲁塔克对传记里如何选择事实成竹在胸。在他看来:

人的品德和劣迹并不总是体现在他们最杰出的成就里。相反,跟最大的围攻或至关重要的战役相比,不大显眼的行为,片言只语,一句玩笑却常常揭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选自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记事实与传记材料在本质上并不相同,所以在处理二者时,应区别对待。

B. 梁启超声称做《孔子传》的头一步是别择资料,然而他也只做到了这一步。

C. 作者鲜明地反对将孔子神话的伪材料和六经之外的资料收录在《孔子传》中。

D. 传记写作如果只看重搜求考证资料而忽略发掘打磨,传主个性就会了无踪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梁启超做《孔子传》为反面例证,批评传记作者和研究者不把传记的自主性放在首位。

B. 文章使用引用论证,引用乔治·圣兹伯里的话,指出汇编式传记细大不捐,只是传记研究而非传记。

C. “屈服于事实”的传记材料也有其价值,它们往往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比如《国家传记辞典》。

D. 文章明确了“传记事实”的概念,即是对传主的个性起界定性作用的事实,尤其是传主最杰出的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在历史的大框架里将传记当作历史的一个分支,而作者认为这必然丧失传记写作的自主性。

B. 虽然普鲁塔克对传记写作中如何选择事实成竹在胸,但作者只是把他的意见作为参考却不置可否。

C. 收录制造孔子神话的伪材料,作者认为这样做使本该生龙活虎的《孔子传》变成了刻板的《孔子学案》。

D. 比起《国家传记辞典》,作者更欣赏《简传》中的培根形象,因为它更富有生命气息,血肉丰满。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