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3年,在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鉴于晏阳初“将中国几千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万千不识字的人的心智……”,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国评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晏阳初认为,人人都有接受公民教育的权利,但由于中国人口素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必须有层次地进行公民教育,首先是识字教育,尔后是继续教育。务必所施的为真正中国的公民教育,不是由他国摹仿来的公民教育,各国教育有各国教育的制度和精神,各有它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万不能乱七八糟拿来借用。公民教育要搞合作能力的培养,就应当给他们合作的机会;搞自治能力的培养,也应给他们政治参与的机会等。总之,不能将公民教育搞成纯理论的,也不能把公民教育与民众生活离得远远的。中国民众大都受经济的压迫,而且,他们每汲汲于谋生计,自不能有多少时间来抚育。实施公民教育,应研究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来实施“最不可少的公民教育”。在中国这样的历史和文化氛围里,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晏阳初时常告诫大家“勿以一星期的运动,就算了事”,大家需要“继续努力,彻底研究,群策群力,共求良效”。

——摘编自赖长春《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实施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晏阳初的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