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因当时沿用清末的银本位,流通货币是现银和银圆,国民政府规定废两改元,货币一律以银圆为单位。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购银法案”,由财政部购入白银作为储备,顿时引起国际银价高涨,由于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远高于国内银元价格,外国在华银行纷纷在国内收购银元运往纽约和伦敦套利,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收缩,引发利率急速上升,进口增加出口下降,部分银行、钱庄、企业倒闭。国民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也无法阻止,决定采取货币改革。1935年11月发行法币,收回其他纸币、银圆,法币可在银行无限兑换外币。这种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通货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对于后期抗战的财政支持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摘编自《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1912—1949年)

材料二1933年夏末,罗斯福总统已向公众明确解释了他的货币政策方针: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不再取决于国库中的黄金储备,当局将根据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就业水平对货币供给进行相应调控。另外,只有当上述这些经济指标回归到了合理区间后,政府才会将视线转向外部均衡,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采取稳定美元汇率的举措。随着金本位制在美国开始走向终结,当局对货币的管控开始突破黄金的约束。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在罗斯福总统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对其做了如下评价:“不论人们如何看待罗斯福总统在执政期间的表现,其政策的一致性一直是为人称道的。这些政策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首先需要提升国内物价水平,其次才是稳定美元币值。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金本位的桎梏,这看似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实则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篇。”

——摘编自埃里克·罗威著,余潇译《货币大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主要背景,并概括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扼要提炼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与罗斯福“货币政策”的共同影响。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