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湖石记

白居易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①嗜书,嵇中散②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③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记。

(取材于白居易同题散文)

(注释)①玄晏先生:皇甫谧,西晋学者,自号玄晏先生。晋武帝时上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②嵇中散:嵇康,三国时期文学家、音乐家,曾官中散大夫。③丞相奇章公:牛僧孺,唐朝宰相,封奇章郡公。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达:通达

B.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      保厘:治理

C. 罗浮、天竺之徒次焉     徒:门徒

D. 必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B.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    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

C. 坐而得之         无胫而至

D. 诚哉是言         惟石是好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大家都觉得奇怪,唯独我能够理解。

B. 奉身无长物

自身没有一技之长。

C. 公于此物,独不谦让

奇章公唯独对于这种东西(奇石)毫不拒绝。

D. 不知精意有所召耶?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②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

5.对牛僧孺的嗜石,白居易是怎么看的?你如何评价这种对外物的痴情?请结合下面《论语》中的材料,借鉴其中的观点或语句,说明你的看法。

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②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

③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季氏》)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