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罢皇店、出西僧、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B.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C.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D.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也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 九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

C. 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专局,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也是纺织技术的专业术语。

D. 服阕,古代服丧一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阕。文中“服甫阕”是指杨廷和服丧期刚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廷和自幼聪慧,少有才学。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究史事、民间疾苦、边防战事及一切法家理论。

B. 杨廷和励精图治,希望革除弊政。他提出广开言路,了解下情,收还边疆的过多兵力等建议,共十多条,很切中要害。皇上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C. 杨廷和讲究孝道,以身作则。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守满丧期的先例。

D. 杨廷和勤于政事,忠于职守。他的政绩影响深远,以至于死后数年,皇帝听闻太仓的积蓄后,还感叹不能抹杀杨廷和的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