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高,字公颐,少慷慨,慕名节。登进士第,累辟使府,有赞佐裨益之誉。代宗登极,征入朝,累官至给事中、御史中丞。建中二年,擢为京畿观察使。以论事失旨,贬韶州长史,复拜为给事中。贞元元年,德宗复用吉州长史卢杞为饶州刺史,令高草诏书。高谒宰相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三年,矫诈阴贼,退斥忠良。朋附者咳唾立至青云、睚眦者顾盼已挤沟壑。爰免族戮虽示贬黜寻已稍迁近地若更授大郡恐失天下之望惟相公执奏之事尚可救。”高又于正殿奏云:“陛下用卢杞独秉钧轴,前后三年,弃斥忠良,附下罔上。杞罪合至死,陛下好生恶杀,赦杞万死,唯贬新州司马,旋复迁移。今除刺史,是失天下之望。伏惟圣意裁择。”上谓曰:“卢杞有不逮,是朕之过。”复奏曰;“卢杞奸臣,常怀诡诈,非是不逮。”上曰:“朕已有赦。”高曰:“赦乃赦其罪,不宜授刺史。今饶州大郡,若命奸臣作牧,是一州苍生独受其弊。上良久谓曰:“若与卢杞刺史太优,与上佐可乎?”曰:“可矣!”遂追饶州制。贞元二年,上以关辅禄山之后,百姓贫乏,田畴荒秽,诏诸道进耕牛,待诸道观察使各选拣牛进贡,委京兆府劝课民户,勘责有地无牛百姓,量其地着,以牛均给之。其田五十亩已下人,不在给限。高上疏论之:“圣慈所忧,切在贫下。有田不满五十亩者尤是贫人,请量三两家共给牛一头,以济农事。”疏奏,从之。寻卒于官,年六十,中外叹惜。宪宗朝,诏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袁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爰免族戮/虽示贬黜/寻已稍迁/近地若更授大郡/恐失天下之望/惟相公执奏之事/尚可救

B.爰免族戮/虽示贬黜/寻已稍迁近地/若更授大郡/恐失天下之望/惟相公执奏之事/尚可救

C.爰免族戮/虽示贬黜/寻已稍迁/近地若更授大郡/恐失天下之望/惟相公执奏之事/尚可救

D.爰免族戮/虽示贬黜/寻已稍迁近地/若更授/大郡恐/失天下之望/惟相公执奏之事/尚可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极,原指登上屋顶或高处,这里的意义与“登基”基本相同,是指皇帝即位。

B.司马,古代职官名称,常用来安置贬谪及闲散官员。“江州司马青衫湿”即是证明。

C.朕,秦代以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我”或“我的”,自汉武帝始成为皇帝的自称。

D.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朝的“州”,“道”的最高长官为观察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高年少慷慨,入仕途有挫折。袁高年少时志气昂扬,仰慕名节,进士及第后多次被征召并获美誉,到朝中任职后步步晋升,但也有被贬的情况。

B.袁高直言品评,未获权臣欢心。袁高向卢翰、刘从一两位宰相进言卢杞不适合担任饶州刺史,希望二人上奏改变皇帝决定,但此举动却导致两位宰相不悦。

C.袁高劝诫皇帝,使其最终妥协。袁高向皇帝阐明不应授予卢杞刺史职位的原因,皇帝多次辩解后虽然改变了原有任命决定,但是仍然欣赏饶州施行的制度。

D.袁高心系百姓,扩大供给范围。皇帝为京城及附近地区有地无牛的百姓分配耕牛,但却不包括土地不足五十亩的人,袁高上奏皇帝这些人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卢杞独秉钧轴,前后三年,弃斥忠良,附下罔上。

(2)今饶州大郡,若命奸臣作牧,是一州苍生独受其弊。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