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往往追随大自然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中东、东亚、南亚、美洲等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时间体系,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人也是如此。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受人类社会交往空间的限制尤为明显,其适用范围与这些文明存在的空间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自大航海以来,欧洲各国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本初子午线,形成了多条本初子午线并存的局面。工商业的发展则使社会经济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交往更加频繁。仅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期间,坐火车旅行的人多达600万。原有的时间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交往需要。于是,以前在天文观测中才用到的“分”秒”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用时间。到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法定时间。1882年美国倡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以确定一条能在全世界通用的计算时间和经度的本初子午线。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最终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三 

(采自: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国防部测量局《天文年历(民国三十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计时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世界计时与古代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新中国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标准时间的意义。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