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刘永坦:爱国心  强国梦

吉星

1936年12月1日,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温馨的书香门第。然而,生活在内忧外患的乱世,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无法摆脱那挥之不去的阴霾和苦难。出生不到一年,他就随家人开始了逃难生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永远不会忘记聆听母亲用慈祥动人的声音诵读诗词和讲解家国大义时的激情。”刘永坦很早就在母亲的“监督”下读史书、诵诗文、勤思考,培养出了很强的求知欲和爱国心。父亲常常告诉刘永坦,科学可以救国,可以振兴中华。从此,他抱定着这一点,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因成绩突出被派往清华大学学习。1958年,刘永坦回校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1965年春,刘永坦参加了科技攻关。遗憾的是, “文革”开始了。1970年刘永坦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五常县。刘永坦非但没有心灰意冷,反而愈挫愈勇。“爱国就要真正了解我们的国家,千千万万的农民不都是这么辛勤劳苦吗?他做起了“合格的农民”,但也因此落下了伴随一生的腰病。

1973年重回学校后,研究需要大量数字计算,刘永坦成为系里第一个学会使用计算机的人。1978年,刘永坦被破格晋升为无线电系副教授。1979年6月,刘永坦到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进修。这里曾接收过少量的中国留学生。但他们大多做的是科研辅助工作。刘永坦心里不是滋味儿。因此,他严格要求自己,铆足劲去学。刘永坦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无数个日日夜夜在刘永坦的钻研中悄无声息地溜走。他完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导师谢尔曼评价说:“刘永坦的贡献是具有独创性。”

1981年的金秋,进修结束后的刘永坦婉谢外国高薪聘请,立刻起程回国。此刻,他决心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可刘永坦找不到多少资料。有人说,大的研究院所尚且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更别说一所大学了;还有人说:“这样的研究风险太大、周期太长,很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搭进去了却一事无成……”但是刘永坦不改初衷。

1982年初春,刘永坦向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领导汇报设想。1983年夏,原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召开方案评审会,有两位与会的知名老专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已经多年没有看到过如此详细的论证报告了!”

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刘永坦主持的 “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获得硕果。

“一定要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应用。”面对人生的又一次重要抉择,刘永坦再一次做出了为大义舍小利的决定。在得知他的决定,团队成员全部义无反顾地做出了全力支持。刘永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个‘双院士’称号,是整个研究所集体智慧的结晶。”的确,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科研活动不太可能再允许一个人去单打独斗。新体制雷达研制队伍就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

1989年,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建成。1990年10月,国际鉴定会宣布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新体制雷达被批准正式立项,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总体单位承担研制工作,这在国内高校中还是首次。回忆当时,团队成员都唏嘘不已:很多理论、技术上的难点和空白仍然需要去解决、去填补,实际工作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太不容易了!”刘永坦说,“能为国家的强大作贡献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队员尽管清贫,却干得有劲。”

刘永坦为之不懈奋斗的新体制雷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对长期以来困扰雷达的诸多威胁提供了有效的对抗技术措施,而且比其他技术造价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于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将在保卫祖国海疆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永坦虽然出生在内忧外患的乱世,但父母亲对他的教育丝毫也没有放松,这些他都难以忘怀并对此很感激。

B. 刘永坦读大学时,努力求学,成绩优异,去清华大学学习后回到母校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并参加了科技攻关。

C. 少量的中国留学生被埃塞克斯大学接收过,但他们大多做科研辅助工作,刘永坦凭借独创性的贡献得以参与研制工作。

D. 刘永坦的科研团队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对于他“一定要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应用”的决定,团队成员全力支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革”时的插队生活虽然影响了刘永坦的科研工作,也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但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愈挫愈勇。

B. 刘永坦在1973年回到学校后因工作需要他成为系里第一个学会使用计算机的人,1978年被破格晋升为无线电系副教授。

C. 刘永坦提出的中国新体制雷达建设的方案得到了知名老专家的赞扬,他们认为这个方案论证报告的详细度是多年没有看到过的。

D.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刘永坦决心进行中国新型雷达的研究,找不到多少资料,但他硬是凭着自己的个人学识突破了这道难关。

3.“爱国”贯穿了刘永坦的一生,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