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曲传承与“工匠精神”

在当下的戏曲表演与传承领域,就存在着重“道”轻“技”或重“神”轻“形”的不良倾向。许多演员在向前辈艺人学习的时候,并不重视一招一式的模仿、领会,不重视自己所演角色在行当与程式(包括唱腔与做工)方面的动作规范与技术要求;而是以为只要体验下人物,演出人物彼时彼地的情绪状态或情感类型就好了;动作可以不像师傅、不合规范甚至有没有都没关系——有些介入戏曲领域的话剧导演甚至要求演员忘记程式而多体验人物。这样一种仿佛“神似”而不是“形似”于前辈艺术家的表达,在他们看来还可能是一种“创新”甚至“超越”,正所谓“得意忘形”“离形得似”。应该说这与长期以来“神似”被奉为至尊的集体无意识有关。然而这样不讲规范与技术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戏曲的传承。

戏曲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种特质的培养,依靠言传身教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工匠精神”体现在戏曲领域那就是对戏曲“手工感”的强调,对戏曲精湛技艺的追求与雕琢。这使我们在理论层面上,廓清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小于道,神高于形”,一味讲求得心应神、不重形似的认识,而是回到基础、基本,首先讲求“形似”,讲求“技术”与“规范”的重要性。由此戏曲的传承也才有其依恃与凭借。

在戏曲千百年流传下来、凝聚了无数人智慧与经验的技术范畴里,就已然包孕了情感内涵。学戏的幼童尚不能体会、理解角色应有的情感,但“只要按照行当程式的动作来做,手势、眼神做对,哪怕孩子们内心没有,也能把那些情感表达出来,因为行当中的情绪和体验靠梨园戏程式就能帮你找到……”(曾静萍),也就是说,在戏曲表演艺术的形似中就已经包含了很大程度的神似。所以,戏曲演员必须一招一式从传统技艺与程式学起,这是立身之本、性命所系。当然,仅有形似、技术上的模仿是不够的,在形似的基础上必须追求神似,融入情感与体验去塑造人物。“得意忘形”“离形得似”或者说“遗形忘神”在戏曲表演中不是没有,但都是在“形似”已很深厚、扎实的基础上完成的,它很难做到彻底的离形、离技,因为它毕竟是人所表演的,程式与动作在基本功扎实、技术过硬的演员身上会逐渐成为下意识。戏曲程式的内涵与外延、再现性与表现性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被不断更新与丰富,焕发出活跃而长久的生命力。

1.下列关于戏曲传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下的戏曲表演与传承领域。就存在着重“道”轻“技”或重“神”轻“形”的不良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戏曲的传承。

B. 戏曲的传承也有其依恃与凭借,首先必须讲求“形似”,讲求“技术”与“规范”,更需要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

C. 学系的幼童即使内心没有角色应有的情感。只要按照行当程式的动作来做,手势、眼神做对,也能把那些情感全部表达出来。

D. 虽然戏曲表演必须追求神似,带戏曲演员必须一招一式从传统技艺与程式学起,这是立身之本、性命所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直接指出在当下的戏曲表演与传承领域存在的问题,与长期以来追求“神似”的趋向有关。

B. 文章第二段指出戏曲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并论述了其在戏曲的传承中的重要性。

C. 文章指出戏曲的传承应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并融入情感与体验去塑造人物。

D. 戏曲传承中的“工匠精神”就是只需要耐心、专注的学好传统技艺的一招一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果动作合乎规范,就一定能在表演中完美的塑造人物。

B. 因为戏曲表演的程式动作能帮你找到行当中的情绪和体验,所以,戏曲演员必须一招一式从传统技艺与程式学起。

C. “得意忘形”“ 离形得似”或者说“遗形忘神”在戏曲表演中不是没有,只有基本功扎实、技术过硬的演员才能做到。

D. 对戏曲精湛技艺的追求与雕琢的精神就是戏曲传承中的“工匠精神”。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