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先帝虑汉、贼①不两立,王业不偏安②,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夫难平③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④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⑤,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注】①汉:指蜀汉。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②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③平:通“评”,评判,判断。④拊:拍。⑤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1.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句读,限划两处。

臣 受 命 之 日 寝 不 安 席 食 不 甘 味。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深入不毛   入则无法家拂士

B. 寝不安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然不伐贼   豁然开朗

D. 并日而食   食不饱,力不足

3.翻译文中句子。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4.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5.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的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