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门在外

夏鲁平

坐在从延边开往长春的动车上,我有些寂寞难耐。两个小时之前,远在北师大读研的女儿打来电话,说房屋中介发来微信要收取房租。我当时无暇顾及,只好让妻子去处理。

这时,他跟我搭话了。

“你去长春吗? ”

“嗯!”

“长春站很大……”是很浓重的农北乡下口音。我的脸离开车窗,不明缘由地看向他。这是位农民兄弟,他的身旁空座位上立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从形状上看,里面肯定塞满了被褥和锅碗筷子之类的东西。

“我向你打听个事……从长春到公主岭怎么倒车? ”他充满信任地将手里擎着的两张车票伸了过来。我接过车票,看到的是他的满头白发。他的白发那么夺人眼球,像顶着一头白雪。

我不失礼貌地把票递还给他说:“我也说不清楚,下车后,你问一问站台工作人员。”

这位农民兄弟很愿意重启话题,他毫无避讳地抬起粗糙的食指,搓动着鼻孔,调整了一下思绪说:“我这次去延边帮一个亲戚干粗木工活儿,也就是搭培植木耳菌的木架子。在出门之前,那亲戚说,只要我来,干一天活儿,给我—百五十块,不干活儿,一天也给一百块。结果呢,我有两天没舌儿,那亲戚也没钱。我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小舅子不让我问,他在那亲戚家已经干半年了,比我会来事,不像我这么倔。他怕我说不好听的,让我回来。回来就回来吧,我也不想干了。我小舅子看我真不愿意干当天帮我买了车票。”

我问:“你以前出来打过工吗? ”

他迟疑了一下,想了想,皱起眉头说:“三十岁那年出来过一次,在建筑工地上干力工,半年,-分钱也没挣到,腰还被砸伤了,以后再就没出来,心寒了!想不到这次出来又被骗了。”……

广播里开始预报动车正点进入长春站的信息。我对位农民兄弟说:“不管咋样,下了车,你肯定要走地下通道。”

动车停下了,车门打开,他抓起编织袋就往肩上扛,也许是体力不支,编织袋在他的手里晃悠了一下,我伸手帮了一把,编织袋扛在了他肩上。他在前,我在后,一点点走出车厢。

这时,一位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向这边走来,我赶紧冲上去问:“往公主岭倒车在几站台?”

那位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停下脚步,看着我,又看看他,没有急于回答。我的这位农民兄弟及时地凑过来,探头探脑想听个明白。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好像故意跟我们的焦急心情作对,他不紧不慢地拧动着手里对讲机的键钮,然后用嘴吹了一下,再次拧动,面无表情。

我的这位农民兄弟赶紧递上他手里的两张车票。穿铁路制服的男子翻着两张车票,攥在手里,又开始拧动对讲机键钮,似乎他的注意力全在对讲机里。

我极力控制着情绪问:“你能告诉我们,他在哪个站台倒车?”

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对我的问话没有回应,就像我这个人压根不存在。

人流很快走光了,所有的人都拥向地下通道。我看着最后一拨人影儿,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这样跟着耗下去等于自讨没趣,我一脸难堪地把这位农民兄弟甩给他。随他处理吧,我应该走了。

我奔向地下通道,顺着通道台阶一步步往下走。那位农民兄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了。 我停下脚步等了他一下,问:“搞明白了?在哪个站台? ”

“第五!”

我看看表,离那趟车开车时间还有十三分钟,那位农民兄弟好像不知道时间概念,不顾一切往前跑。我像受传染,也跟着小跑起来,其实我是想跑到他眼前,告诉他,第五站台离这儿不算远,时间还来得及。可他已经跑进地下通道了,他面对着长长的通道, 左看一眼,右看一眼,犹豫着,又不知往哪走,然后回头看向我。这时我正好跑下最后 一级台阶,站在这位农民兄弟跟前,帮他察看通道口的数字:“三、四、五……”我话音未落,身后响起了一声呐喊:“你想干什么! ”

是喊我吗?我转回头,看见那穿铁路制服的男子站在我们刚走下来的那个通道口, 怒目圆睁,竟然也开始顺着台阶跑下来。我想干什么?我什么也不想干,我只是告诉这位农民兄弟第五站台在什么方向。

这位农民兄弟很听话地在空旷的地下通道奔跑起来,那巨大的编织袋在他的肩膀上摇摇晃晃。我又回头看了一眼,那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居然还站在通道里,身子一动不动。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她说:“我刚把房租转入对方银行卡里”。 我问:“你为什么搞这么长时间? ”

―妻子无奈地说:“这不能全怪我,我在银行往对方卡里转款的时候,窗口人员让我反复确认信息,拖延了一段儿时间,他们怀疑我被骗子盯上了。”

(原栽于《光明日报》2017年2月10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编织袋”在小说中一再出现,强化了农民兄弟的外在形象,暗示了农民兄弟的贫苦处境,也象征了他封闭保守的特点。

B. 小说两次写农民兄弟递上车票,而且是“充满信任地” “赶紧”,以表现他的真诚求助,反衬出求助对象的冷漠、敷衍。

C. 在向穿铁路制服的男子问路一直没有结果后,“我”最终把农民兄弟丢在一边,以此来表明"我"是有强烈的自尊心的。

D. “我”好意想帮助农民兄弟,却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怀疑与制止,这种误解看上去不可理喻,却在深层次上反映了当前的现实问题。

2.小说首尾交代给女儿交房租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农民兄弟,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并没有主要人物,它描写的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群体形象与生存环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