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9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笔的起源

夏 超

①毛笔是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它记录了历史风云的变迁,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毛笔的演变和发展,与中国书画艺术密切相关,又对书画艺术的变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②相传毛笔是秦朝名将蒙恬发明的,根据《辞源》记载:“恬始作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毛笔发明之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锲刻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命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万里长城。蒙恬率军边疆,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文书往来频繁,军情瞬息万变,用刀锲刻速度极为缓慢。一日,蒙恬随手从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杆上,蘸着点颜色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起来,写着写着,觉得速度较快,于是他命人如法炮制,做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北方野狼较多,士兵经常打狼,剥制狼皮,做衣取暖,狼毛则制成笔头。塞外草原,人们多牧羊,因此也用羊毛制成笔头。这就是流传下来的狼毫笔和羊毫笔。

③ “毛笔创始于秦朝,蒙恬是毛笔祖师”的说法,在我国各地极为普遍。而从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在蒙恬以前已有毛笔。考古发现,毛笔创始于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

④战国时期,毛笔已经有了文字记载,那时笔的名称繁多,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篆书为统一字体,“笔”也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⑤东汉、魏晋时期,毛笔的制作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创造了披柱法,诞生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毛笔制作工艺的文献:王羲之的《笔经》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两部文献里,都记载了披柱法的制作方法。笔头外覆狼毫披毛,笔芯及锋由兔箭毛制成。披柱法的创始,是毛笔制作工艺的重大改革。这一时期,人们习惯跪坐在矮几前悬肘书写,因此笔管部分逐渐变短,笔锋的弹性也得到加强,以“鼠须笔”“紫毫笔”为代表的短杆笔深受文人的喜爱。著名的《兰亭序》就是王羲之用松鼠尾毫制成的“鼠须笔”所作。

⑥到了唐代,毛笔以笔锋粗短而硬劲为主要形制特点,其中较著名的有“鸡距笔”。“鸡距笔”因其笔头的形状像鸡爪后面突出的距而得名。白居易曾在《鸡距笔赋》中写道:“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告别了跪坐的书写方式,改为坐在椅子上伏案悬腕书写,因此要求毛笔笔管较短,笔锋软中有硬。 “鸡距笔”属于有心笔,笔头短而尖锐,蓄墨量较小,使用范围有局限性,尤其书写行草书时不能肆意挥洒。柳公权曾评价“鸡距笔”:“出锋太短,伤于劲硬。”由于“鸡距笔”吸墨性不好且易干枯,唐代笔工后又改进制造出锋长柔软、吸墨性好的长锋笔。长锋笔书写流畅,适合行草,它的出现成就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大家,为唐代书法带来了纵横洒脱的新风。怀素的《自叙帖》就是长锋笔所书,全卷强调连绵之势。

⑦至宋代,制笔名家辈出。其中,诸葛高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为适应书画家对长锋毛笔的需求,大胆探索创新,制作出了无心散卓笔,促进了书画艺术风格的变化。诸葛高所在的安徽宣城,也成为唐宋时期全国的制笔中心,宣笔盛极一时,成为文人最喜爱的文房用具。唐宋宣笔主要用兔毫、竹竿制笔,以紫毫笔最为珍贵。宣笔在当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文房用具,更是珍贵的工艺品。

⑧宋末元初战乱,大量的笔工迁往湖州,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

⑨明清以后 ,由于碑学的兴起和生宣纸的应用,毛笔的形制和种类更为丰富了。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11期)

1.根据提示,完成梳理毛笔的发展史。

新石器时代,毛笔起源→秦始皇统一六国,毛笔的名称统一→①________________→唐代,鸡距笔→②__________________→明清时期,形制和种类更为丰富。

2.文章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文章第⑥段引用白居易《鸡距笔赋》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