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贽(1527-1602年),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李贽认为,不论圣人、凡人的“生知”“德性”都是一样的,故而所谓的“道”也是一样的,并提出“人即道”“道即人”的观点。他认为,犹如水无不在的一样,人无不载道,这是自然之本性,故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即是“当下自然”之“道”。他认为,物质享受是每个人之所欲,即使是圣人亦不例外。他反对违背自然本性的“礼”,反对用统一的“条教禁约”来整治人、束缚人。提倡使千万人“各遂其千万人之欲”,达到“各从所好,各聘所长”“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有”的理想社会。李贽用人人平等的观点反对封建等级制的同时,又以人人有不同的个性,且都应得到发挥来反对名教的束缚。他提出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物情不齐”的个性说。他指出,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要“因材”“并育”,使之“各从所好,各聘所长”,发挥各人不同的长处。在李贽看来,人的本性即“童心”,必须冲破束缚求得“真心”的恢复。李贽还倡导是非“无定质”“无定论”,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而变化,不能有“定本”。他批判儒学和儒学圣贤,否定儒家的独尊地位。李贽继承了泰州学派的学术传统,非儒非道非释,亦儒亦道亦释,却把泰州学派的思想理论发展到了顶峰,闪烁出市民意识的光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李贽的思想主张。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