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年二十四,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遂以书谒之,其略曰:“侗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阙其一则本不立。古之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①之勤惰,涉道之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不可得而考。惟先生服膺②龟山先生③之讲席有年矣,况尝及伊川先生④之门。凡读圣贤之书,粗有识见者,孰不愿得授经门下,以质所疑。侗之愚鄙,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而今日拳拳⑤欲求教者,以谓所求有大于利禄也。抑侗闻之,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

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彦好静坐,侗退入室中,亦静坐。从彦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而于天下之理该摄洞贯⑥,以次融释,各有条序,从彦亟称许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七》)

①肄(yì)业:进修学业。②服膺:牢记在心中。③龟山先生:指杨时。④伊川先生:指程颐。⑤拳拳:忠谨恳切的样子。⑥洞贯:穿透,贯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遂以书谒之 遂:           (2)求益之先后 求:

(3)以质所疑   质:           (4)徒以习举子业 徒: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圣贤莫不有师   山川之美 B.不得服役于门下   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今日拳拳欲求教者   学而时习之 D.以次融释   策之不以其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谓所求有大于利禄也。

(2)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

4.李侗为什么想在罗从彦门下学习?请概括其原因。

5.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