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文化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中国人对实际的活动的兴趣,远在其对于纯粹活动兴趣之上。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哥麦其亚伦理学》和我国的《大学》、《中庸》来比,是极饶兴趣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真理的观玩;至善的生活,是无所为而为地观玩真理的生活。《大学》所谓止于至善,则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摘编自张荫麟《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材料二  13世纪前后,正当灿烂的古希腊文明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导致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的神权束缚下解放出来的时候;中国这个曾经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却走入了历史的迷途——程朱理学也像古罗马时期的基督教一样终于成了官方规定的、人们必须信仰的“教义”;一切与之不同的学术观点都成了“异端邪说”,一切不遵守这些“教义”的人都成了“乱臣贼子”。此后,直到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学者永远失去了古代学者们曾经享受过的“思想自由”;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也永远结束了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进入了人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

——摘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它构成了新文化运动不可忽视的国际背景。……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又给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参照。新文化人开始想象不同于十八、十九世纪西方启蒙规划的另外的现代性道路,如陈独秀所言:“创造二十世纪之新文明,不可因袭十九世纪以上文明为止境。”(《一九一六年》)“吾人理想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以求夫最低限度之希望。”(《时局杂感》)对这个尚未形成的包含着“新理想”的“二十世纪之新文明”,中国人不是西方被动的追随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和参与者。

——摘编自季剑青《新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圣贤关于“善”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程朱理学的本质区别并概述程朱理学造成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二十世纪的相关史实,论证“中国人不是西方被动的追随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和参与者”。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